济南市城管局调研垃圾末端处理工作并开展植树造绿活动 | ||||||||||
|
||||||||||
为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助力济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3月10日,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何继文带队到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调研生活垃圾焚烧、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并到第三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植树绿化活动。局副局级领导干部方洁及各处室负责人参加活动。长清区副区长赵鲁、长清城管局局长朱海涛陪同活动。 在光大厨余项目 ,何继文等人先后参观了垃圾吊控制室、中控室、沼气净化区和沼气发电机房,详细了解餐余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过程,并听取了工作汇报。 据了解,济南市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由光大生态环保(济南)有限公司以BOT方式建设运行,设计规模1000吨/日(一期600吨/日、二期400吨/日),2022年7月28日一期项目投运行。项目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好氧腐熟+污水处理回用”工艺,为江北最大、山东省首个、独立非协同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 在启迪济能垃圾焚烧项目,何继文等人参观了中央控制室和垃圾吊舱,听取了烟气、废水处理情况汇报。 济南市(长清马山)生活垃圾暨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发电项目,由山东启迪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PPP方式运行,项目包括13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200吨/日污水处理污泥焚烧。项目主要接收长清区、市中区、南山区和部分槐荫区、天桥区生活垃圾。2022年,项目焚烧处理生活垃圾60.4万吨,发电2.6亿度。 随后,一行人又参观了济南垃圾分类处理科普教育展示基地。何继文强调,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是落实垃圾分类处理的关键环节,是“无废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济南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加强末端设施建设,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走在全省前列,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各项目运行单位要加强现场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安全生产、环保达标排放。 春种一棵树,碳汇在千秋。调研结束后,何继文、方洁等人来到第三生活垃圾填埋场,合力种下200余株桃树、杏树、海棠树,以实际行动为厂区增绿添红。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