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新闻
统筹“六位一体”,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2-28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是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关键之年,如何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提升城市品质至关重要,近日,济南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宗生在《济南通讯》刊文表示,济南城管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六位一体”统筹推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不断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济南城管将切实加强“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推进多网融合、完善运管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持续用力推进垃圾分类、建立生活垃圾处置高效格局、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处理“四位一体”建设,加快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

持续提升省会城市内涵品质,济南城管系统将进一步加大精细化保洁力度、加大市容秩序整治力度和城市违建打击拆除力度,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充分发挥城管委作用,整合部门治理职能,用好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指挥棒”,深入推进“门前五包”责任制、扎实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推进城管法律体系建设、强化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提高城管执法服务水平,打造打造“政治强、作风好、业务精”的城管队伍,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济南城管继续推行“西瓜地图”、厕所革命等便民举措,提升市民满意度;探索“大城众管”模式,借助“商量工作室”“全民城管工作室”“全民城管促进会”等共商共治平台,推动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

全文如下

统筹“六位一体”

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综合执法局局长 许宗生

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础在学,重点在思,关键在悟。落点在行。全市城市管理系统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总抓手,坚持“六位一体”统筹推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不断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构建智慧平台,打造“数字城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济南城管要切实加强“数字城管”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多网融合”。重点探索城市管理与综合治理“多网合一”,重新划分城管责任网格,做到协同联动、快速处置。融合重整,突出建设数据中心、案件中心等“四个中心”,将环境卫生、城管执法、交通、交警、民政、住建、园林绿化、井盖管线等问题纳入案件中心,统一发现、统一转派、统一处置、统一反馈,打造高效管理闭环。

二是完善运管服平台。积极应用城市运管服平台,开展18大类163小项城市管理案件转派,指导全市共用城市运管服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识别等城市监控、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推动“实用、好用、管用”的智慧应用场景创新。

三是强化信息化管理。发挥现有信息化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委政法委等部门合作,开展跨部门系统整合、数据汇聚,推进“CIM+城管”应用、网格融合和安全运行数字化平台建设。

强化低碳意识,打造“绿色城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始终生机盎然。

一是持续用力推进垃圾分类。修订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开展垃圾分类“模范区域巩固提升、重点行业成效提升、全程分类体系提升、宣教培训效能提升、管理执法联动提升”五大行动,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拟新增垃圾分类房300处、新(改)建垃圾分类亭1000个;在保障厨余垃圾1300吨/日分出量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分类精准度,力争推进厨余垃圾年度分出量占比达生活垃圾总量的20%。

二是建立生活垃圾处置高效格局。加快推进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生活垃圾跨区域协同无害化处理,构建完善的“东西南北中”生活垃圾处置场,推动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协同补充、填埋应急备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新格局。

三是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处理“四位一体”建设。积极推动规划生态修复类项目、地坪抬升类项目直接利用点、消纳场、资源化利用场、装饰装修垃圾处理场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就地处理、直接利用点、消纳场、资源化处理厂“四位一体”的建筑垃圾处置模式。

深化精细管理,打造“品质城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持续推进城市治理,提升省会城市内涵品质,为市民群众“宜居宜业宜游”打造洁净有序的城市空间。

一是加大一体化精细化保洁力度。进一步提升标准、优化流程,将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道路扬尘综合治理、公共卫生间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纳入《济南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通过优化车辆设备等作业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城乡接合部、支路街巷、城中村等区域环境卫生质量,达到“六净一洁-见本色”保洁标准。

二是加大市容秩序整治力度。继续实施临街建筑物外立面治理,通过“微整形”提升城区临街建筑物外立面容貌品质。组织各区县对22条路段(区域)整治提升广告牌匾2000余处。规范便民信息发布,统一制作信息发布栏,定期清理规整,维护设施容貌。

三是加大城市违建打击拆除力度。按照“提倡自拆、辅以助拆、依法强拆”的原则,压茬推进、台账管理、倒排工期,在城市建成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开展城市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工作,2023年10月底前完成台账确定的拆除任务,通过打击违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城市美化瞻观、市民幸福满意。

注重机制引领,打造“效能城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这正是城市管理工作中适用的方法论。“效能城管”建设正是通过评价体系保障和激励,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充分发挥城管委作用。整合部门治理职能,健全完善城管委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城管委作用,同步指导各区县做好对应的机构设置。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大城管”治理新格局。做到事事有着落、个个有回音、件件皆满意。同时用好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指挥棒”,达到以考促管、以考促靓目标。

二是深入推进“门前五包”责任制。广泛发动沿街商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按照一户_码,实行包环境卫生、包市容整洁、包设施完好、包秩序良好、包绿化美观等“门前五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临街单位和广大群众的“城市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三是扎实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探索推广在社区建立“城管工作站”模式,大力推进法律进社区、职责进社区、服务进社区、执法进社区,依托“圆桌对话”制度化解矛盾,把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直接解决在基层、止步于社区。

完善执法体制,打造“法治城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济南城管将紧紧围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总体要求,以服务管理为主,全面推进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

一是推进城管法律体系建设。完成《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审议,城市照明管理条例》以及《市政府令第207号》的立法调研,推进建筑垃圾、城市照明管理职能的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济南城管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建设“高质量法治城管”。

二是强化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研究出台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巩固提升三年计划,开展“筑基”“赋能”“提质”行动,实现中队力量配置更加优化、工作运行更加高效、工作方式更加智能、执法执勤更加规范、执法保障更加有力、队伍建设更加过硬。

三是提高城管执法服务水平。深化法度力度温度“三度”执法模式,践行“721”工作法,为企业排忧解难。按照《行政处罚“四张清单”》《“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要求,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快速查处机制,推广采用行政建议、警示告诫、规劝提醒、约谈教育等非强制执法手段;落实重大案情会商研判机制和司法衔接协作机制,破解执法难题。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服务城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城市管理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把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眼前事、身边事解决好。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济南市“项目突破年”要求,在“拿地开工、项目联审、城管许可、执法监督”等方面,主动上门、微笑服务、效率为王,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做出城管贡献。

二是推行便民惠民举措。运用“互联网”思维,广泛听民心、纳民意、集民智;连续13年推出“西瓜地图”,并延伸做好济南城管“地图思维”便民措施;计划新建改造公共卫生间80座,提升公厕管理水平,让市民享受如厕星级服务。

三是探索“大城众管”模式。通过开展“最美城管志愿者、最美城管人、最美城管工作站”三个100评选活动,借助“商量工作室”“全民城管工作室”“全民城管促进会”等共商共治平台,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管、支持城管、自觉管城,共同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作者:许宗生    来源:济南通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