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社区既是市民朋友安居乐业的家园,又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人居环境、安全生产、小区治理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牵动着社区的和谐稳定,所以,走进社区,零距离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提升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年以来,济南市城管局锐意创新,不断强化基层服务意识,深化服务民众的理念,拓展“进社区”任务,全力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在原有进社区方案的基础上,充实社区服务范围和内容,并要求广大城管队员投入到服务社区民众中去,实现城管执法部门与基层群众的亲密互动,使“城市管理进社区”成为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务实之举。
早在今年3月份,济南城管就给出了《济南市“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管理进社区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建立了与市直部门、区县的纵横联络机制,从5月份开始到现在为实施阶段,接下来到年底为提升阶段。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曾跟大家分享过济南城管结合实际工作推出过很多实用高效的创新工作模式,如“721工作法”、“1+5+N”前置式“服务+执法”、“门前五包”等等,在“城市管理进社区”的工作中他们又探索推行了一套新的工作模式叫“145工作模式”,今天也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城市管理“145工作模式”中的“1”指的是设立社区“城管工作站”,“4”是指法律进社区、职责进社区、服务进社区、执法进社区四项内容,“5”是指联合城管、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和林业绿化、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五大主体力量,通过社区“城管工作站”全面推进四项内容进社区,解决市民群众身边事、眼前事,确保市民反映问题“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
说到“城管工作站”,济南城管的目标是实现社区全覆盖。要求每个街道办事处重点打造1至2个、各区县(功能区)重点打造5至8个特色“城管工作站”,打通城市管理 “最后一百米”,使城市管理工作“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大事三级联动”,确保城市管理服务纵到边、横到沿、广覆盖、无缝隙。同时,健全社区“城管工作站”职责制度。明确“城管工作站”职责分工和服务功能,明确岗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五大主体力量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建立完善市民诉求首接负责制、集中会商制、效能问责制、联络联动制、专项攻坚制等制度,确保“城管工作站”值班不断档、服务零距离。
像历下城管目前已理顺了包括所有城管委成员单位在内的20个部门和13个街道职责。依托全区1214个社会治理基础网格,设置94个城管工作站、113名“一线路长”,覆盖全区131个居民社区,实现了“路网合一”。在此基础上,对各支路、街巷一一认领、对号,用网格化管理的思维向社区延伸,用路长制的触角串联网格,真正实现了城市管理进社区。
在服务内容上,按照“法律进社区、职责进社区、服务进社区、执法进社区”要求,做到既要内容丰富,又要能看见服务质效。比如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进社区活动,增强居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自觉性;拓展智慧城管平台覆盖范围,实现市、区、街办和社区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协调环境卫生、供水供热供气、园林绿化等企事业单位进社区,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服务活动,为社区单位和居民排忧解难;坚持关口前移,及时受理社区居民的投诉和举报,及时化解、处置城市管理方面的案件和纠纷;建立多部门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对社区及物业服务企业巡查发现的私搭乱建、侵占绿地、过度修剪、养犬、占用公共空间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作出处置,避免积小成大、积微成著等等,确保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件件有着落”。
那么,咱们的城市管理进社区目前的成效如何呢?自“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开展以来,市、区两级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围绕垃圾分类、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噪音扰民、门前五包、文明执法等重点工作,组织各类活动40余场。在“城市管理进社区”责任落实方面,开展业务培训5000余人次,摸底排查临街单位66100家,发放《一封信》《倡议书》等15万余份。在职责进社区中,大力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通过循序渐进的宣传引导,各临街单位及门店内外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明显改观,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各扫门前雪”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门前五包”临街单位建档10.7万余个。
“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还搭建了住建、园林和林业绿化等部门和街道、社区协调联动治理平台。住建部门组织百余家物业服务企业,六百余人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服务时长6000多个小时,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开展“绿地认养”“园林驿站”“绿色联盟”“红色物业”等活动,将绿化服务走进社区、走进住户,印发了《关于2022年济南市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提升的通知》,督促各区县园林绿化部门开展老旧小区绿化提升改造工作,目前已提升改造9万余平方米。
历下区以泉城路街道为试点,全面推行“胡同管家”物业服务管理模式,推动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上报、早解决。市中区舜耕街道舜雅社区通过城管执法进社区,加强了对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企业人员专业培训,学会通过依法依规、民事民决的途径解决问题,商业街东头原本杂乱丛生的绿化带,在城管执法部门的指导下,社区、物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步步化解,最终建立充电车棚,解决了商户与居民充电问题,得到百姓称赞。历城区推进城管进社区全覆盖,与社区居委会建立定向联动,试行设置城管工作站,建立服务前置的执法模式。商河县设置社区城管工作站,实施“网格化”管理,安排网格执法队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实行包片负责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为了确保“城市管理进社区”成效,市城管委办公室按照“定期调度、现场督导、年底考核、常态长效”工作思路,对社区“城管工作站”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坚持每季一调度、年底一总结,使城市管理进社区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10月12日上午,全市“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济南市“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情况,部署济南市“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措施,总结成效,提出问题与不足,并给出调整方向。
下一步济南城管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工作理念,创新思路举措,全力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145工作模式”,要求社区“城管工作站”覆盖率达到100%,通过健全完善“定期调度、现场督导、年底考核、常态长效”机制,确保“城市管理进社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市民满意度攀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管理服务品牌,持续助力城市品质提升,助力强省会建设。
倾听最有温度的城管之声,共享最有品质的美好生活,本期《行走的城管》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