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济南市精心组织、全力动员,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验官的全面推广,到分类体验日活动的深入实施;从山东省第二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的正式启动,到济南作为全国“分类志愿行 低碳齐参与”联办城市之一,在万象城商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一次行动,都凝聚着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事业的关注与支持,以及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决心与力量。
7月4日,济南市“分类达人说”演讲比赛就是要通过“分类达人”的第一视角,讲述他们在垃圾分类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他们用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小故事,展现垃圾分类带来的环境变化、文明提升,激发市民内心的共鸣与行动的力量。以下是“分类达人”们在决赛现场的精彩瞬间。
田静:生长力教育
她是一名巾帼志愿者,同时也是垃圾分类校外辅导员。她带领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流程,激发学生垃圾分类内生动力。以“红领巾”为切入口,发挥“小手拉大手”引导作用,她带动学校、家庭、社区加速奔跑,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王珏松:小分类大文明
他是历下区的一名城市管理工作者。今年初,济南市“泉”心全力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团应运而生,他和志愿者们通过开展“进万家”“大家谈”“共体验”“桶边指引”等系列活动,引导带动着广大市民逐步养成垃圾减量、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他说,“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作为城市大管家,做好分类收运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城市管理工作者,我们将持续用心、用情、用智引领大家经历从一个筐到四个桶、从嫌麻烦到好习惯的时尚蜕变,用小分类撬动大文明,共同绘就美丽泉城新画卷,让绿色低碳生活蔚然成风。”
潘致远: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品质泉城因你美丽
她是来自市中区城市管理局的潘致远。她认为,“个人的力量或许起不到太大作用,但正是有了像王久良、吴国梁这样一个个人,垃圾分类才逐渐被更多人了解认可并参与进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也不是一句空话,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为守护美丽泉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丛杨:垃圾也能焕发新生
他是来自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三年级十班的小小垃圾分类志愿者。他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在他的世界里,《新编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漫画书,更是一本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教材。书中,唐僧师徒四人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取经之旅。而这次,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取得真经,更是要教会世人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让每一份资源都能得到应有的珍惜与再利用。林丛杨成为垃圾分类的小小宣传员。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每一个人,“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只要我们愿意动手去做,就能让它们焕发新生。”
胡良: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她来自历城区洪家楼街道花园南区社区。她认为,“作为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应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带头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宣讲,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用实际行动助推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新风尚。”
吴雪:校园垃圾分类绽放文明之花
她是来自济阳区的一名幼儿园教师。她在教学时与孩子们探讨垃圾的旅行,通过游戏互动,向孩子们传递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她认为,“幼儿园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并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分类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也让垃圾分类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
朱潇童:倡导垃圾分类,争做“新时尚”的践行者
她是来自莱芜区凤城街道的朱潇童。她认为,“践行垃圾分类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应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垃圾分类成为我们生活的新风尚,为构建美丽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乾:奋楫前行,不负当下
他是钢城区城管局环卫科的工作人员。他始终坚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从参加住建部举办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赛”,到参与“泉”心全力垃圾分类志愿讲师的招募,再到“垃圾分类齐点亮”和各项主题活动的举办,他都不停地在总结、优化,将启发亮点和民生民意,融入到业务提升中。
杜永珍:小手拉大手 争做垃圾分类先行者
她是起步区的一名大队辅导员,在校内开启了一系列垃圾分类的工作。她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影响力将会带动千千万万的家庭参与进来。只要大家坚守,前面就是胜利的曙光。“让孩子们的小手拉起家长的大手,争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
程宜迎:记者视角下的垃圾分类志愿行
作为一名媒体人,她有幸见证了济南市“泉”心全力志愿服务团的成立,并成为一名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志愿者,用镜头捕捉那些平凡却又不凡的瞬间。在此,她想呼吁每一位朋友都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用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精神,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留下属于志愿者的伟大光影,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