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91X3/2024-00100 组配分类: 实事进展
  • 成文日期: 2024-07-02 发布日期: 2024-07-03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城市管理局 统一编号:
  • 标题: “圆桌支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投诉者成了“合作方”
  • 发文字号: 有效性:
“圆桌支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投诉者成了“合作方”
信息来源: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先锋档案

从“会商式”执法到“圆桌对话”、创建“圆桌支部”党建品牌,再到建立“圆桌支部”党建联盟,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依托党建引领,将政府机关、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和高校研究机构等92个基层党组织整合成紧密型党建共同体,实现组织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8年前,从浙江来济创业,王晨作为“新济南人”,感触最深的还是营商环境的改变。王晨提到了他与“圆桌支部”党建联盟的结缘,“源于一通商圈环境的投诉电话。党建联盟聚焦我们商户反映的问题,把责任单位聚在了商圈大门口。”

那次议事现场,王晨和众多商户从投诉者变成“合作方”,与来到现场的市民和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以及城管、文旅等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党建负责人,以对话共商形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就凭这力度,也要给济南点赞!”王晨说,一次“圆桌对话”让商户更加认准了济南的创业生态。

“问诊”棘手问题

6月26日上午,记者跟随王晨来到他位于大观园的文创类门店,“这是我在济南开设的第三家分店,产品属原创设计,带着我们外地人对济南本土文化的理解。”

在王晨的印象中,最令他感动的还是那场党建共建活动:针对大观园片区广告牌匾标识提升项目的“圆桌对话”。

“方案梳理、项目升级改造论证还得注意一点……”某高校党建负责人提出问题。

“商户有个性化诉求,签订协议时怎么体现?”王晨和商圈党员代表团搜集商户诉求,及时反馈意见。

“用电、用水的协调工作,进展很顺利。保洁和作业场地,还需要再沟通。”街道党工委、社区综合党委的基层党员干部发声。

“景观亮化设施建设的工程推进、资金按合同拨付等工作基本落实。”城管部门一线党员说明情况。

历时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六个月的改造施工……“圆桌对话”的路线,时而在经四路与纬二路交叉口、时而从纬二路南一路走到经五路,从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到大太阳底下暴晒,那年的11月至第二年6月份,市民经常看到一场场开在路边的“圆桌对话”。

“你看我们的设计风格,既有个性化升级,又有大观园的标准化改造。”王晨边打开门边介绍,还原老商埠片区历史底蕴,济南市投资1260万元对大观园片区周边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外立面翻新、重点节点景观亮化设施提升、商业牌匾规范统一等,特别是对经四路纬二路口西南角楼体进行了仿古造型改造,使其与大观园商场造型风格和谐统一,“这支党建联盟,可真是没少下功夫。”

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

除了共商,还有共治。群众代表张易晟、王晨作为辖区党员代表表了态,“哪一项问题老百姓投诉多,就聚焦哪一类问题,现场直接开聊!”

“前段时间,不少居民投诉施工方。我们辖区党员代表团了解群众想法后,针对中高考期间的项目施工提了建议。”王晨介绍,济南市“圆桌支部”党建联盟组织施工单位党支部、学校党组成员、辖区党员代表团、学生家长,共商解决方案——“施工作业能不能暂缓?”

“我们有合法的作业施工手续,但也确实要考虑学校的现实情况。”

“是啊,这些孩子们努力了三年,到最后这一关了。”

一场“圆桌对话”,让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舒缓起来。“学生午休和夜间睡眠期间,也就是中午十二点半到下午一点半、晚上九点半到次日六点,停止出现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党支部书记现场表态,尤其是高考期间,24小时禁止之前引发市民投诉的施工作业。

“这个结果非常好,孩子的学习氛围能够有保障,我们家长也放心了。”学生家长代表如释重负。

6月27日下午3点,记者再次跟随“圆桌支部”党建联盟队伍来到一处施工现场,见证了“圆桌支部”党建联盟的议事全过程,投诉人变成“合作方”,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这种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新形式,越来越多受到群众的认可。

上百次“圆桌对话”背后

“圆桌对话”能解决多少问题?截至6月底,济南市城管部门关于项目施工、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领域的各项投诉量大幅度下降。从“会商式”执法到“圆桌对话”、创建“圆桌支部”党建品牌,再到建立“圆桌支部”党建联盟,党建联盟的创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通过近年来“坐下来”交流的经验,城管部门尝试将“坐下来”的参与者多元化、扩大化,让一场纠纷的解决更具示范意义。2019年10月9日,首期“圆桌对话”举行。针对群众反映、投诉的棘手问题,邀约投诉方和被投诉方,还首次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巡访团代表、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以及媒体记者作为“话事团”。在多方见证下,出具解决方案。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张德山介绍,2020年6月,支队推出《“圆桌对话”化解夜间建筑施工噪声矛盾的工作机制》,开创了“4+N”圆桌对话执法模式,“4”是城管部门、属地街道、问题源头代表、受到困扰的市民代表,“N”则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民寻访团、新闻媒体等,整合成紧密型党建共同体。截至今年6月份,以“温暖城管”为引领,化解矛盾问题110件,此模式已在城管系统常态化开展。几年下来,“圆桌对话”约开展了400次。

6月初,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在支队揭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鞠晗表示,学校依托“圆桌支部”党建联盟,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将思政小课堂与城管执法社会大课堂结合。邀请城管执法人员走进思政课堂,现身说法;让大学生宣讲团走进城管队伍,实地宣讲。进一步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另外,“圆桌支部”党建联盟还联合92个基层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6月中旬,支队联合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民生银行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来到工地现场宣讲住房公积金政策、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惠及更多群众。

“咚咚咚!”伴随着敲门声,辖区党员代表臧建凯走进支队:“我想提个建议,您看看能不能通过‘圆桌对话’帮我们解决?”

“您这边坐。”一名党员干部将臧建凯请到圆桌旁……又一次“圆桌对话”开始啦!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