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垃圾分类
山东首家省市共建垃圾分类处理科普教育展示基地揭牌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次数: 字体:【

       10月20日,山东省暨济南市垃圾分类处理科普教育展示基地揭牌,标志着全省首家省市共建的关于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启用。山东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启峰,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城管局局长杨建武,省住建厅城管局副局长左绍辉,济南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世会,长清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张广大,山东省城乡环境卫生协会会长陈峰等参加了仪式,活动由市城管局副局长黄爱民主持。

全省首家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建成

将辐射泰安、德州、聊城等城市

        山东省暨济南市垃圾分类处理科普教育展示基地位于长清区马山镇,是山东省第一家省市共建的关于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科普教育基地,由山东省城乡环境卫生协会指导,济南市城管局建设完成。

基地占地约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展览馆和市民实践体验场所两大部分。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手段,依托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厂、有害垃圾收集驿站等末端处理设施,让市民在现场感受垃圾分类处理后变废为宝的情况,以强化市民垃圾分类意识,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自觉行为。

济南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曾庆良表示,教育基地既能接待济南市区单位、学校、市民参观学习,还能辐射泰安、德州、聊城等周边城市,为全省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揭牌仪式后,徐启峰、杨建武、孙世会、左绍辉、赵元刚等参观了科普教育基地,亲身体验了垃圾分类VR游戏等项目,共同观看了纪录片《重塑 济南城管在行动》,并对基地下一步改进建设提出了建议。

济南日焚烧处理垃圾7300吨

生活垃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推进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徐启峰、杨建武、孙世会等人参观了桑德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详细了解垃圾日处理量、发电量,渗透液产生量、处理措施以及控制系统运行情况等。

孙世会表示,济南市城市管理局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改变环境卫生、改善生态环保、提升市民素质的“牛鼻子”工程来抓,积极探索音乐专线、公交化运输等收运模式,开展“垃圾分类进万家”“垃圾分类十百千模范创建”等活动,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宣传动员、投放设施以及管理责任人“全覆盖”。

在末端处置方面,有害垃圾月收集量超过5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量达每天3200吨,“就地+集中”的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超750吨,每天7300吨其他垃圾全部焚烧处理,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得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孙世会表示,推进垃圾分类,是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内容,是事关省会城市品质提升的要事,是事关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实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加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和城管工作,引导全社会客观认识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让垃圾分类“新时尚”变为“新日常”。

《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年实施

“济南经验”或在全省推广

徐启峰表示,作为全国46个先行试点重点城市之一,济南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扎实有力、成效显著,在全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在全国较早将垃圾分类上升到立法层面,夯实法规制度保障;“四色分类法”“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等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前后端匹配”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立;通过党建引领带动,广泛凝聚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和居民三方合力,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全体市民思想上有意识、工作上有认识、行动上有共识,从家庭源头做好分类。济南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为全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济南样板”。

徐启峰表示,《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实施,希望济南城管进一步发掘垃圾分类优秀案例、示范样板、先进模式、创新举措,以科普教育展示基地的形式进行全面展示、全力宣传推广,为全省垃圾分类工作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助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